信扫描序列号:s1298
写信日期:1992-06-15
写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受害日期:1937
受害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写信人:赵斌
受害人:赵致广(赵斌)
类别:其它(OT)
细节:我父亲赵致广奉命在南京东郊与日军抗战,1937年12月12日至15日,连续4天后父亲他们无一生还。
尊敬的“青年参考”编辑同志:
您们好!
近闻“报刊文摘”转载的贵报“中国对日民间索赔问题”一文(1992.5.8日)本人既写信给北京“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童增同志,由于地址不详被退回来,所以只好求助于贵报帮忙了,谢谢您!关于要和童增同志联系的目的,请看给童增同志信的内容。请贵报把本人的信件转寄给童增同志,如有不便,请告知童增的详细地址和单位,并把原信件一并回寄给本人。
谢谢!
敬礼
赵斌
92.6.15日
童增先生:
您好!
得知您于去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递交了要求民间对日索赔的意见书,此举是拨动千百万日本侵华战争受害者遗属心弦的一历史性创举,作为受害者遗属一员的我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我的父亲赵致广当年是国父陵园警卫处卫士,日军入侵南京前夕,警卫处奉命同国民政府撤到重庆。我父亲等二十六名卫士奉命留守保卫中山陵,死守南京,当日军刚刚踏上南京东郊的这块土地,[即]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保卫战,从1937年12月12日至12月15日,四天四夜的战斗,二十六名卫士全部殉国,无一生还,寻父卅余年,直到1990年9月才在孙中山纪念馆找到我父亲的下落,进而又在南京档案馆找到了当年二十六名卫士为保卫中山陵死守南京与日军血战的历史记载,然而这一悲壮的史实被历史所遗忘,为国家为民族的先烈们死去的就这样死去了——默默无闻,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死难者的后代还不知道他们父辈是否还在人间,历史对于他们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1972年9月,日中邦交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放弃对日战争赔偿要求,但是千百万血的代价和他们遗属几十年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痛苦又有谁给予了补偿?!
童增先生:要说的话很多,写不尽说不完,如有可能的话,是否可以到北京去面见先生?最后还有四点要说:
①请准予在您的对日索赔意见书上签字。
②如登记成立中国民间对日受害索赔组织,本人愿为该组织成员。
③本人愿协同您在南京区域开展此项工作。
④我们的目标:[即]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55年前实现全国民间千百万受害者遗属,向日本索赔目标。
尊敬的童增先生:
请速回信指示,以便今后加强联系。
祝您健康!
受试者遗属
赵斌
1992年5.23日于南京